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MDC 或 MDC% 選用

背景
我們驗證「電腦化數字警醒測驗 (Computerized Digit Vigilance Test, C-DVT)之3種不同施測方式,對於隨機測量誤差 (random measurement error)之影響」。C-DVT之3種施測方式分別為:【二次測量取平均】、【增加練習時間】及【原始施測】(及練習及施測各一次)。

驗證結果如下表:
施測方法
Time 1
Time 2
ICC
MDC
MDC%

Mean ± SD
Mean ± SD
二次測量取平均
263.3 ± 48.5
249.9 ± 27.9
0.74
54.9
21.4
增加練習時間
300.3 ± 30.7
286.5 ± 43.3
0.69
57.0
19.4
原始施測
263.7 ± 48.9
248.4 ± 25.8
0.70
58.5
22.9
ICC: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DC: minimal detectable change.

問題
比較【二次測量取平均】及【增加練習時間】之隨機測量誤差大小時,採用MDC及MDC%所得之判斷結果完全相反
僅看MDC:【二次測量取平均】 (54.9)之隨機測量誤差小於【增加練習時間】 (57.0)。
僅看MDC%:【增加練習時間】 (19.4%)之隨機測量誤差小於【二次測量取平均】 (21.4%)。

造成此一現象之原因為:MDC%之計算公式為:MDC/平均完成時間。
【增加練習時間】組之完成C-DVT時間(秒)大於【二次測量取平均】組 (300.3 vs. 263.3),因【增加練習時間】組之MDC%公式中的分母較大,所以【增加練習時間】組之MDC雖較大一點,但MDC%反而小。

MDC 及 MDC% 選用
同一測驗時(測驗結果之單位相同)應使用MDC以比較「不同施測方式」或「不同族群」之隨機測量誤差。

理由
MDC為「判斷測驗分數改變是否由隨機測量誤差造成之閾值」,此閾值越大即代表測驗分數受到隨機測量誤差之影響越大。
於同一測驗之情況下(如:【二次測量取平均】及【增加練習時間】組之C-DVT隨機測量誤差),因測驗分數相同(即單位相同),所以MDC可直接比較。MDC值越大之組別,表示該組之測驗分數受到隨機測量誤差之影響越大。
因此我們驗證的結果支持【二次測量取平均】 (54.9)之隨機測量誤差小於【增加練習時間】 (57.0)

MDC%之計算是為了能夠比較不同測驗(單位不同)間之隨機測量誤差,因此需要將MDC「去單位」(變成百分比後就沒有單位的問題,因此可以比較不同測驗的MDC%),所以採用「測驗分數之全距」或「測驗分數之平均值」除MDC來達成「去單位」之目的。
如果要比較同一測驗之不同組別,因不同組別間測驗結果的單位相同,所以無須再計算MDC%
此外,概念上「隨機測量誤差大小」應不受「測驗平均得分高低」影響(二者互相獨立)!因為「隨機測量誤差大小」是變異的概念,而「測驗平均得分高低」則是平均數(或期望值)的概念。
然而以MDC%公式(MDC/平均完成時間)而言,「隨機測量誤差大小」卻會受到「測驗平均得分高低」之影響!此時選用MDC%判讀「隨機測量誤差大小」可能會有bias。

結論
比較同一測驗(測驗結果之單位相同)但不同「施測方式」或「族群」之隨機測量誤差時,以MDC做為比較之效標較合理,而不用計算MDC%。
因此我們驗證之結果支持【二次測量取平均】 (MDC=54.9)之隨機測量誤差小於【增加練習時間】 (MDC=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