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3/26 寫作課報告後整理


  1. 題目若有字數限制,則不一定要附上測驗之全名(如Digit Vigilance Test)。
  2. 「方法」中主要寫作方向為「如何將DVT設計成電腦化測驗」,因此「前言」佈局時,需先確立「電腦化測驗應可改善DVT之不足」。
  3. 瞭解DVT練習效應及隨機誤差可能成因及改善方式的步驟中,只透過「專家諮詢」之說服力較不足,可再加上文獻回顧。
  4. 文章中,圖的說明文字須加註於該圖片底下。且不應只有「圖一」字樣,而須加上標題。(表之說明文字則置於該表單之上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3/20 C-DVT測試結果整理


  • 個案之“診斷”增加精神分裂症
  • 新增受測者資料時,若資料未完整填寫,網頁會自動提醒。不能沒填完就送出!
  • 練習題跟正式測驗中,答錯都不能再更改。(於操作示範及指導語中說明)
  • 於正式測驗中,新增受測者動作速度之評估(10頁都只出現數字6,共50個6)。
    主要考量:若中風個案之患側手為慣用手,而以非慣用手操作測驗。非慣用手之能力可能隨著中風時間越久能力越好。因此我認為評估單純之動作速度有其必要性。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內在一致性之淺見 (2012/11/6 1st更新。2013/3/18 2nd更新)

閱讀"The COSMIN study reache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taxonomy terminology and definitions of measurement properties for health related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及老師撰寫之「評估的基本概念」後,果然發現文獻中的專家與老師對於心理計量詞彙之定義有些出入。
看完後有幾個問題欲澄清。
1. 「內在一致性」屬於信度,而「unidimension」屬於效度,兩者之間有什麼差異呢?兩者之概念皆為「比較各題分數的相關性及分數與總分之間的相關性」。思考後,我認為,內在一致性著重於同一個人填答一組題目(該組題目中每題所測之概念一致)後,分數是否相差很大(假設每題所測的概念相同,填答者之能力固定,每題的分數應該不會差太多)。而unidimension則著重於一組題目中,每題所測量之概念是否相同。由此可知,驗證評估工具之心理計量特性時,應先驗證unidimension(效度),若效度佳則再驗證內容一致性(信度)。不知這樣的想法是否正確,還望高手指教。
內在一致性檢驗結果 (Cronbach's alpha)顯示,alpha高代表題目間的相關性高,並不代表題目具有unidimension之特性,只是通常unidimension的題目可獲得較高之Cronbach's alpha值。而驗證一組multidimension的題目也可能測得不錯的內在一致性。
alpha值易受到樣本數影響,樣本數大則alpha值也會變得較佳。因此alpha值大不見得內在一致性高。
若題目為multidimension,其內在一致性之檢驗結果沒有意義,因此使用Cronbach's alpha檢定內在一致性時,常以unidimension或 one factor為前提。


2013/3/18 於方法學的課堂上請教姚老師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與效度概念之間的差異。姚老師認為,alpha值可知道一組題目是否可測量類似的概念,但無法得知該組題目測得之概念是否為評估者想測量的概念。而效度則可以確定一組題目所測得知概念是否為評估者欲測量之概念。另外,效度好往往信度也好,因此若一組題目確實可測得某項評估者欲測量之概念,通常該組題目也具有良好之alpha值。

alpha值的影響因素:
a.測驗長度:測驗長度(題數)越長,則alpha值越好。
b.受試樣本的變異數:樣本變異數太同質,alpha值越差!!
c.測驗難度:測驗難度太難或太容易,都會造成樣本的變異數小,導致alpha值不佳!!
d.時間限制:測驗若有時間限制,受測者可能寫不完後面的題目,而導致內在一致性差。


2. 驗證「內在一致性」時,若該組題目測量概念相同,但每題的難易度不同,是否會影響內在一致性的結果?
使用內在一致性驗證一組「各題測量之概念相同,但有難易度差異之題目」時,會得到較差的內在一致性 (如同上述:unidimension的題目未必有良好的內在一致性)。
內在一致性之概念發展時,未考量題目難易度之差異,而這也是古典統計理論較未討論之處。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操作型注意力評估工具

操作型注意力評估工具(紙筆測驗及電腦化測驗)的計分方式:
1.    所需時間 (the required time):如測驗總時間及平均反應時間等。

2.    錯誤數及錯誤類型 (the number and kind of the mistakes):如錯誤個數、omission或commission等。

3.    錯誤情形是否隨著測驗時間而改變 (the development of mistakes depending on time):如測驗時間越久,受測者注意力越差。

4.    完成數量 (the processed amount of the submitted material in relation to overcoming of defined tasks):如時間內完成之總數。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注意力評估工具之分類及優缺點整理


注意力之評估型式分為4類,分別為
1.傳統神經心理測驗 ( conventional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紙筆測驗、
2.電腦化的訊息處理測驗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asks)、
3.功能影像 (functional imaging)-例如PE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及functional MRI
4.認知的事件相關電位 (cognitive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各類型評估之優缺點整理如下表












我認為這4類評估工具之評估目的可分為兩種,第一種目的為評估注意力相關之行為/能力表現(前二類評估型式屬之),第二種目的為評估大腦與注意力間之關係(後二類評估型式屬之)。
OT於臨床上較關心個案之注意力功能缺損程度,及其對於生活所造成之影響。因此較常使用前兩種評估型式。
前兩種型式之優缺點比較:
紙筆測驗最主要之缺點為1.測驗所評估到之能力多半較為混雜(至少無法排除書寫能力)。2.無法得知個案於測驗中之表現情況,只能獲得完成之結果。這二個問題即便發展在精良之紙筆測驗皆難以改善,但可透過電腦化測驗(第二類評估型式)解決。
第二類型評估之主要缺點為較少標準化之測驗版本,換句話說,目前未有普遍被大家所接受之電腦化注意力測驗。我認為此問題不是個很嚴重或無法解決之問題,即便紙筆測驗也很少有大家皆認可之測驗。若研究者持續深入瞭解注意力並繼續發展電腦化注意力測驗,此問題終有解決的一天。

資料來源:Perry RJ, Hodges JR. Attention and executive deficit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 critical review. Brain. 1999;122:383-404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C-DVT進度 (3/9)


明昆來信表示原定3/8可完成C-DVT初版,但因突然有其它事情須優先處理,故C-DVT初版完成時間須往後延幾天。
目前正試著撰寫C-DVT測驗發展之「方法」。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3/4 蔡宗遠博士演講心得


蔡宗遠博士演講內容幽默風趣,雖然他把自己的成就都歸功於「妻子的安排」及「運氣好」。然而蔡博士於言談間也充滿著對於研究的投入及努力。以下幾點為我較有心得的演講內容:
1.  蔡博士於求學期間,對於任何學習的機會都不放過,抱著「把自己當作第一作者」的心態,大小事情都認真學習,因而掌握「關鍵技術」。當偶然的機會降臨時,才有足夠的能力把握機會。
2.  蔡博士似乎常常到其他研究室串門子。主動向他人推銷自己的長處,詢問他人是否有自己可以協助之處,並熱心、無償地提供協助。因此獲得許多與他人合作的機會,也成功的讓他人瞭解蔡博士的才能。蔡博士以行動回答哈佛面試時所提出的問題:「你能不能和不同專長的人相處,並激盪出新的火花?」
3.  台灣研究所畢業生的專業能力未必輸給國外知名大學。然而求職時,除自身之實力外,學經歷(如畢業學校、曾在那作研究等)也是重要的一環。
4.  投稿也要看「地址」看「老闆」。「哈佛」的研究者投稿,期刊大多會接受,且給予的建議也相對較少,因為哈佛於學術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名氣及地位。投稿者若在投稿之領域掌有一定的權勢(如有權審他人之研究計畫金費),則投稿過程可能會較為順利。由以上兩點可看出學術領域也會受到社會現實的影響(學經歷、所處之研究機構或計畫主持人是誰等)。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3/1 與明昆討論重點整理

1. 當面向明昆澄清C-DVT之設計構想。
2. 與明昆討論測驗畫面之顏色時,可使用色碼表說明。
    (http://rhinejo.myweb.hinet.net/home/color/color-cord.html
3. 明昆預計下週五(3/8)完成初版C-DVT(網頁版),並提供給我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