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電腦化褚氏注意力測驗之設計構想-3

設計構想:
  • 交替性注意力之定義為一種心理彈性 (mental flexibility)能力,使人可以交替從事不同認知要求的活動 (Sohlberg & Mateer, 1987)。
  • 此測驗之認知要求有二項,分別為「判斷小圖形之左右位置」及「判斷大小圖形是否相同」。
測驗操作方式:
  • 測驗之刺激物由一大一小二個圖形重疊所構成。大、小圖由圓形及正方形隨機組合而成(如範例)。小圖形可能呈現的位置有三種,分別為大圖的正中間、大圖中間偏左及大圖中間偏右。
  • 若刺激物的小圖形位於大圖的正中間時,受測者需判斷大圖及小圖的形狀是否相同,若相同(如圖一)則按「圈」,若不相同(如圖二)則按「叉」。
  • 若刺激物的小圖形的位置偏左或偏右時,受測者需判斷小圖的位置偏左或偏右,若偏左則按鍵盤上位於左邊的按鍵(如「按鍵範例」中的"圈" [位於兩個按鍵中的左邊]),偏右則按鍵盤上位於右邊的按鍵(如「按鍵範例」中的"叉" [位於兩個按鍵中的右邊])。
測驗操作方式」與「認知要求」之關聯:
受測者操作測驗時,須依照小圖形出現的位置採取適當的作答規則,當小圖形隨機出現於大圖的正中間或偏一邊時,受測者須交替執行二種作答規則。二種作答規則之認知要求分別為「判斷大小圖形是否相同」及「判斷小圖形之左右位置」。
(「判斷大小圖形是否相同」及「判斷小圖形之左右位置」雖屬於知覺 [perception]任務,然而受試者看到刺激物並判斷後,還須作出適當的反應 [如按正確的反應鍵],應屬於認知任務之範疇)
依據美國心理學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之Thesaurus of Psychological Index Term定義,知覺指從環境中獲得訊息之能力 (Walker Jr, 1994) ;認知指處理訊息的能力,包含判斷、意識、推理及想像等能力 (Walker Jr, 1994) 。

範例: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按鍵範例:










參考資料:

Walker Jr, Alvin Ed. (1994). Thesaurus of psychological index term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心理計量暑假作業報告後討論問題

電腦化測驗(如C-DVT)每次測驗之內容不完全相同,電腦會依據特定條件出題或從題庫中隨機挑題,如此一來受測者每次接受的測驗類似「複本」之概念。
研究設計「前後測間隔一週,驗證前後測結果之一致性」,如此驗證之結果應為「再測信度」或「複本信度」?
我認為仍屬再測信度。概念上我們發展的電腦測驗是一個測驗,而隨機出題只是這個測驗的一項特色,而非建立複本(因此我們未驗證複本須具備的特性,如複本間難度是否相似等)。

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複本信度 (alternate form reliability/parallel form reliability)

l   複本信度之操作型定義:同一測驗的兩個複本測驗實施於同一群的受試者,依據所測量到的分數求相關係數,即為複本信度 (伍振鷟 et al., 2001)
l   複本之定義:指兩分測驗在內容、題數、難度、測驗型式、時間限制、例題與指導說明等方面,必須類似或相等 (伍振鷟 et al., 2001)
l   複本信度之價值:複本信度可協助判斷二個複本測量之結果的一致程度 (伍振鷟 et al., 2001)
l   複本信度之使用時機 (Costa et al., 2012)
1.          某一測驗可透過複本之建立,以減少測驗重複施測時之練習效應。
²  複本發展方式:a.一個大題庫隨機分成兩份題目。b.先有一個測驗,再依據原有的測驗發展另一個複本。
2.          將某一測驗翻譯成另一個語言時,可以藉由驗證原版及翻譯版二者的複本信度,以推測二測驗所測量之建構是否相同。


Costa, Ana S, Fimm, Bruno, Friesen, Paul, Soundjock, Herve, Rottschy, Claudia, Gross, Theresa, . . . Nasreddine, Ziad S. (2012). Alternate-form reliability of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reening test in a clinical setting. Dementia and geriatric cognitive disorders, 33(6), 379-384.

伍振鷟, 吳鐵雄, 林清山, 林清江, 梁尚勇, 張壽山, . . . 顏秉璵. (2001). 教育大辭書 (賈馥茗 Ed.). 台北: 文景書局有限公司.

Visual Attention Battery (VAB)簡介

VAB是一套評估注意力(包含持續性 [sustained]、選擇性 [selective]、分散性 [ divided]及轉移性 [switching]注意力)及工作記憶的電腦化評估工具。

測驗方式共分為六模式,分別為控制任務 (control task)、選擇性注意顏色任務 (selective-attention-to-color task)、選擇性注意圖樣任務 (selective-attention-to-pattern task)、分散性注意任務 (divided-attention)、顏色圖樣轉移任務 (switching attention between color and pattern)及工作記憶任務 ( reloading-of-working-memory task)等

  1. 控制任務:此為持續性注意力測驗。受測者於測驗中只要看到刺激物(圖一)就交替地按圈跟叉的按鍵(看到第一個刺激物按圈,第二個刺激物按叉,第三個刺激物按圈以此類推),不管刺激物的圖樣及顏色。
  2. 選擇性注意顏色任務:此為選擇性注意力測驗。受測者需先記住測驗給予的目標刺激物之顏色(可將圖一最左邊的刺激物視為目標刺激物),之後出現的刺激物的顏色與目標刺激物相同(如圖一最右側的刺激物)則按圈的按鍵,若刺激物的顏色與目標刺激物不同(如圖一最中間的二個刺激物)則按叉的按鍵。
  3. 選擇性注意圖樣任務:測驗操作方式與上一個相同,但受測者於此模式下須注意刺激物的圖樣。
  4. 分散性注意任務:此為分散性注意力測驗。受測者需先記住目標刺激物的圖樣及顏色,測驗開始後,受測者若看到與目標刺激物(如圖一最左邊的刺激物)相同顏色或形狀之刺激物(如圖一中左三及左四的刺激物)則按圈的按鍵,若刺激物的顏色或形狀都與目標刺激物不同(如圖一中左二的刺激物),則按叉的按鍵。
  5. 顏色圖樣轉移任務:此為轉移性注意力測驗。受測者需先記住目標刺激物的圖樣及顏色,測驗開始後,受測者需先判斷刺激物的顏色與目標刺激物的「顏色」是否相同(若相同按圈,不相同按叉),當受測者按了圈後需「自行」轉換操作規則成:判斷刺激物的顏色與目標刺激物的「圖樣」是否相同(若相同按圈,不相同按叉)。當受測者按了圈後需再自行轉換規則成判斷刺激物的顏色與目標刺激物是否相同,以此類推。
  6. 工作記憶任務:此為工作記憶測驗。受測者須記住第一個刺激物的「圖樣」,並判斷接下來的刺激物與第一個刺激物的圖樣是否相同(若相同按圈,不相同按叉)。當受測者按了圈的按鍵之後,須記住下一個刺激物的「圖樣」,再判斷接下來的刺激物圖樣與新記住的圖樣是否相同。

圖一、刺激物範例

特色:

  1. 評估每種注意及工作記憶時所使用的刺激物皆相同,有利於受測者快速熟悉每一個測驗模式的操作方式。
  2. 受測者只須注意刺激物的圖樣及顏色,較沒有文化差異及語言問題。
注意事項:
  1. VAB目前的心理計量特性驗證仍較不足。
  2. 此測驗仍未授權出版。
VAB之心理計量特性驗證資料目前仍較少,但這測驗的設計符合Sohlberg之注意力臨床模式,可評估多向度之注意力,且施測內容沒有文化及語言上的差異,有潛力可應用於臨床及研究。

參考資料
Barrett, NA, Large, MM, Smith, GL, Karayanidis, F, Michie, PT, Kavanagh, DJ, . . . O’Sullivan, BT. (2003). Human brain regions required for the dividing and switching of attention between two features of a single object.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 17(1), 1-13.
Smith, Glen L, Large, Matthew M, Kavanagh, David J, Karayanidis, Frini, Barrett, Nicholas A, Michie,
            Patricia T, & O'Sullivan, Brendan T. (1998). Further evidence for a deficit in switching attention in
            schizophrenia.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07(3), 390. 

第五次網球課程

今天網球課沒有新進度。在教練的提點下磨練正反拍擊球的穩定度及控制。
反拍擊球時主要以左手施力,對於平常較少用左手的我而言,反手拍的動作做起來較不流暢,且較不易控制球的方向及力道。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繼續努力!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最小(臨床)重要差異值 (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 MID)之概念

l   定義:對個案而言有意義之最小改變量 (Stratford, Binkley, Riddle, & Guyatt, 1998)
l   價值:可協助臨床/研究人員判斷評估結果之改變量是否超過個案認為有意義之閾值。
l   使用目的:
1.          判斷治療成效之指標 (Stratford et al., 1998),可分為團體層級 (group level)及個別層級 (individual level)。團體層級指研究人員將MID值視為一個平均值,可比較團體於接受介入前後間之差異;個別層級則將MID視為一個切節分數 (cut point),以判斷個案之情況是否有改變。
2.          估計研究之樣本數 (van Walraven, Mahon, Moher, Bohm, & Laupacis, 1999)
l   MID的影響因素
        1.          個案之初始分數:初始分數不同的個案,對於一樣的進/退步量感受不同

n   Stratford, Paul W, Binkley, Jill M, Riddle, Daniel L, & Guyatt, Gordon H. (1998). Sensitivity to change of the Roland-Morris back pain questionnaire: part 1. Physical therapy, 78(11), 1186-1196.

n   van Walraven, Carl, Mahon, Jeffrey L., Moher, David, Bohm, Clara, & Laupacis, Andreas. (1999). Surveying Physicians To Determine the Minimal Important Difference: Implications for Sample-Size Calcula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52(8), 717-723. doi: http://dx.doi.org/10.1016/S0895-4356(99)00050-5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生態效度之概念

Ÿ   生態效度定義:標準環境下之評估結果與真實生活中表現之相關程度 (Tupper and Cicerone, 1990) 。[效度在此之並非指測驗本身之是否有效評量,而是測驗結果是否可有效推論至真實生活之表現 (Franzen and Arnett, 1997) ]
Ÿ   三種生態效度驗證的概念(Chaytor & Schmitter-Edgecombe, 2003) :
1.          Verisimilitude:測驗發展時即以「模擬日常生活任務」為導向(如Test of Everyday Attention),無須經過驗證。
u  缺點:測驗結果與實際生活表現之關聯程度未經過研究驗證。
2.          Veridicality:驗證神經心理學 (neuropsychology)評估工具,其測驗結果與日常生活實際表現之相關程度。
u  缺點:因為神經心理學評估工具於發展時未考量/模擬日常生活之任務,因此生態效度之驗證結果可能不佳。
3.          驗證評估某一能力(如記憶力或注意力等)之評估工具,於標準環境下評估之結果,與另外一個評估相同能力,但於日常生活中評估之評估工具,二評估結果之相關程度。
Ÿ   生態效度的價值:研究者及治療人員可透過標準環境(如治療室)施測的結果,推測受測者於日常生活中之表現,以設定或調整治療計畫及出院準備。
Ÿ   引響生態效度的因素 (Chaytor & Schmitter-Edgecombe, 2003)
1.          環境/代償策略:於標準環境下評估時,通常較關心受測者是否可完成任務,而沒有考慮受測者如何完成任務。受測者在日常生活中執行相同任務時,可能已經習慣環境或建立代償之執行策略,因而增進執行任務的表現。如此一來可能導致欲驗證之評估工具的生態效度不佳。

2.          評估工具評到欲評估特質之程度:研究中所使用之評估工具能否評估到欲評估之特質,將影響生態效度驗證之參考價值。例如研究者欲探討某一注意力測驗之結果與測受測者日常生活活動之關聯程度,然而若研究者使用之注意力或日常生活活動評估工具無法評估到受測者的注意力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則此研究將無法得知「注意力測驗之結果與測受測者日常生活活動之關聯程度」,意即此研究所得到之生態效度意義有限。


Chaytor, Naomi, & Schmitter-Edgecombe, Maureen. (2003). The ecological validity of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everyday cognitive skills. Neuropsychology review, 13(4), 181-197.
Tupper, David E, & Cicerone, Keith D. (1990). The neuropsychology of everyday life: Assessment and basic competencies (Vol. 2): Springer.
Franzen, Michael D, & Arnett, PA. (1997). The validity of 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procedures. Biological and neuro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1-69.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8/23討論紀錄


  • 認知評估工具購買:請評估工具之代理商報價下列三項評估工具: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Test of Nonverbal Intelligence (TONI)及Occupational Therapy Adult Perceptual Screening Test (OT-APST)。若經費有限可考慮優先購買MCCB。
  • 電腦化褚氏注意力測驗構想:雖然有「圈叉」及「正反5」二套認知規則,但二者都很直覺即可作答,因此當受測者熟悉測驗後,受測者可能不需經過「轉換」即可快速對於刺激物做出反應,而較偏向持續性注意力測驗,而非轉移性注意力測驗。
    可參考/評論其它之轉移性注意力測驗。
  • 需思考電腦及平板二者各別之使用情形(如普遍性及可運用廣度),以決定之後電腦化測驗欲使用之測驗平台為電腦、平板或二者並行。

第四次網球課程

這週三網球課因為網球場有院網使用,而改到星期五上課,也因為如此而幸運地避開了颱風。

教練認為我們一直無法半場對練最大的原因在於我們還不會使用反拍,每當球落於身體左側時,往往無法順利回球,所以今天就開始學習反拍。

反拍比正手更難掌握,畢竟我是右撇子,很少有左手揮拍擊球的經驗,因此動作不流暢、無法控制球的方向及力道。練習幾次後逐漸可體會反手拍的技巧。

雖然還是常常撿球,但自覺正手拍對於球的控制已有進步。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電腦化測驗最大的缺點─須不斷更新

電腦化測驗最大的缺點就是測驗須隨著電腦之軟、硬體設備更新而不斷更新,若電腦化測驗的更新速度跟不上電腦軟、硬體更新的速度,就可能因該測驗無法再使用而被淘汰。
CPT II 第五版即有此一現象。CPT II 第五版之手冊裡說明最適用之系統為Windows 2000,然而現在的電腦多已升級至WIN 7。CPT II 第五版是否可順利運行於WIN 7系統也只能寄信詢問CPT II 第五版之出版商。目前正等待廠商的回覆。

廠商回覆說CPT II 第五版可相容於WIN 7作業系統,未來持續性注意力評估工具驗證之研究可考慮加入CPT II,進行head-to-head comparison。

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可考慮採購之認知評估工具


可考慮採購之認知評估工具為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Test of Nonverbal Intelligence (TONI)及Occupational Therapy Adult Perceptual Screening Test (OT-APST),此二評估工具之詳細資料如下:

一、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 中文名稱:測量治療精神分裂症患者認知評估
  • 所評估之認知功能:評估7種認知功能Speed of Processing, Attention/Vigilance, Working Memory, Verbal Learning , Visual Learning, Reasoning and Problem Soving, Social Cognition等,共有10項子測驗。
  • 適用年齡:20-59 歲
  • 測驗時間:各子測驗所需之評估時間不同,測驗時間範圍為2-14分鐘。
  • 硬體設備:適用XP, Vista及WIN 7
  • 價格:NT 69,000
  • 優點:由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針對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發展之認知評估工具。此評估工具可全面地評估精障者之認知功能缺損,現為精神疾病相關研究常用之認知評估工具。
  • 缺點:(1)適用年齡範圍較窄;(2)僅有簡體中文版本
  • 資料來源:http://www4.parinc.com/Products/Product.aspx?ProductID=MCCB
二、Test of Nonverbal Intelligence (TONI)
  • 中文名稱:托尼非語文智力測驗
  • 所評估之認知功能: abstract reaso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 適用年齡:6歲 – 89歲11的月
  • 測驗時間:15-20分鐘
  • 測驗形式:紙本測驗
  • 價格:NT 16,000
  • 優點:測驗內容之文化差異小,且測驗結果受語言能力影響很小。
  • 缺點:(1)使用無口頭指導語之方式施測時,受測者必須具備相當之手勢理解能力;(2)僅有簡體中文版本
  • 資料來源:http://www.pearsonassessments.com/HAIWEB/Cultures/en-us/Productdetail.htm?Pid=TONI-4
三、Occupational Therapy Adult Perceptual Screening Test (OT-APST)
  • 所評估之認知功能:Agnosia, Visuospatial Relations (Body Scheme, Unilateral Neglect), Constructional Skills,  Apraxia ,  Acalculia, and  Functional Skills。
  • 適用年齡:官方網站未說明適用年齡
  • 測驗時間: 20-25分鐘
  • 測驗形式:請受測者於標準情境下執行測驗要求
  • 價格:$840 (美金)
  • 優點:針對中風個案可能受損之知覺能力發展之測驗。
  • 缺點:(1)僅有簡體中文版本
  • 資料來源:http://www.functionforlife.com.au/

Conners’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II Version 5 (CPT-II Version 5)
  • 所評估之認知功能:持續性注意力 (sustained attention)
  • 適用年齡:6歲以上
  • 測驗時間:約14分鐘
  • 硬體設備:WIN 95以上版本皆可使用,最適用於WIN 2000(CCPT可安裝的電腦數有限,但安裝後可無限次數使用)
  • 價格:$789.00
  • 優點:可視為持續性注意力評估工具之黃金校標,廣泛地被注意力研究及臨床人員採用。
  • 缺點:(1)評估時間較長;(2)有文化差異(測驗之刺激物為英文字母)
  • 資料來源:http://www.pearsonassessments.com/HAIWEB/Cultures/en-us/Productdetail.htm?Pid=015-8002-695&Mode=summary
心得:繁體中文之認知注意力相當有限!主要原因為國內較少自行發展之認知測驗,且使用繁體中文之人口相較於使用簡體中文之人口較少,因此國外之測驗往往只有簡體中文版本。

CPT-II Version 5薛老師已購買!



電腦化褚氏注意力測驗之設計構想-2

設計構想:
  • 交替性注意力之定義為一種心理彈性 (mental flexibility)能力,使人可以交替從事不同認知要求的活動 (Sohlberg & Mateer, 1987)。
  • 此測驗之認知要求有二項,分別為「看到圈或叉則按對應之圈、叉按鍵」及「判斷數字5是正確的或是寫成反的」(如範例)。
    (選擇數字5是因為5的正寫跟反寫區別較大)

測驗操作方式:
  • 畫面正中間可能出現「圈」、「叉」、「正寫5」或「反寫5」等四種刺激物,四種刺激物會隨機地交替出現。畫面中每次只出現一個刺激物。
  • 受測者若看刺激物「圈」或「叉」則須按下鍵盤上之「圈圈按鍵」或「叉叉按鍵」;受測者若看到刺激物「正寫5」或「反寫5」,則須判斷5的寫法是否正確,正確則按「圈圈按鍵」,錯誤則按「叉叉按鍵」。

範例:
圈圈

叉叉

正5

反5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賴金雪博士演講聽後心得

賴博士今天演講的主題為fatigue量表之適用性研究 (feasibility study)。
以下是我聽完演講後較有心得之內容:

  • 研究人員在辦公室裡發展的問卷常不符合臨床人員之需求,因此需要適用性研究以不斷修改問卷,以符合臨床人員、個案及個案家屬之需求。
    即便目前我們很少從事適用性研究,然而若研究團隊裡有臨床人員加入,且以新發展之測驗進行認知訪談,應可改善「評估工具發展後卻不適用於臨床」此一問題。
  • 推行或測驗新的評估工具時,主要遇到的阻礙 (barriers)主要來自三個層面,分別為醫療體系、臨床人員及個案/個案家屬。
    醫療體系:須遊說醫院高層同意醫院參與新評估工具之測試,如整個兒童癌症復健之醫師配合評估fatigue評估工具。甚至當評估工具發展並經完整驗證後,仍須說服、醫療政策或保險相關人員,以讓新的評估工具納入routine使用之評估工具。
    臨床人員:臨床人員之時間有限,往往認為使用/測試新的評估工具是個額外的負擔。即便新的評估工具已相當容易使用且簡短,臨床人員仍會因為心理上感到多一項任務,而認為參與研究是種負擔。
    此外,臨床人員得知新評估工具之結果,可能增加道德或法律上的責任,因而不願意參與研究。如當醫師知道癌症兒童之fatigue情形惡化,則須安排額外之檢查或治療。若醫師忽略此一訊息或未採取任何處置措施,可能招致法律控告。由於參與研究可能增加被告之風險,因而醫療人員較不願意配合評估工具之研究(尤其當評估之target與患者之存亡越相關的評估工具研究)。
    個案/個案家屬:個案/個案家屬可能不願意被貼上"trouble maker"的標籤,因此不願意參與研究或不願意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如fatigue研究中,個案/家屬認為若自己如時的反應癌症兒童fatigue的情形,可能會被醫生認為是製造麻煩的個案/家屬。
    以上三個層面之阻礙是評估工具發展必須面對的。醫療體系方面之阻礙可藉由「人脈」及「時間」克服之。來自臨床人員之阻礙,可藉由醫療體系或法規之訂定,以top-down的方式推行一陣子,待醫療人員已習慣新的評估工具後,即可減小來自臨床人員之阻礙。個案/個案家屬之阻礙則須藉由研究者與家屬充分之「溝通」及「知情同意」,使個案/個案家屬瞭解研究目的之重要性/貢獻,並相信參與研究並不會影響個案之治療。


開學前預計完成之任務


  • 電腦化褚氏注意力測驗初版出版設計完成。
  • 心理計量暑假作業:複本信度、最小重要差異值及生態效度等三項心理計量特性之概念及分析方法。
  • C-DVT收案:問完治療師符合條件之個案,並開始收案。
  • 台北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計畫案完成。
  • 協助侯醫師完成review article之審查意見回覆(關於認知測驗之部分)。

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中風資料庫-Five Digit Test之心理計量特性分析結果

表一、Five Digit Test (FDT)之心理計量特性

Five Digit Test (FDT)
Sustained attention
Selective attention
Alternating attention
收斂效度 (r)  (n=127)



PDT
-.44
-.44
-.40
LOTCA之動作運用分測驗
-.35
-.35
-.37
區辨效度 (t)  (n=127)



MMSE (cut point: 22/21)
4.48
4.73
4.24
預測效度 (r)  (n=127)



PASS出院分數
-.32
-.32
-.38
BI出院分數
-.29
-.24
-.30
STREAM上肢出院分數
-.003
-.08
-.10
STREAM下肢出院分數
-.11
-.16
-.19*
STREAM移動出院分數
-.29
-.32
-.33
反應性  (n=111)



入出院 (t)
7.12
3.35
5.68
Effect size (d)
.40
.30
.43
Standardized response mean (SRM)
.68
.32
.54
 *p.05p.01
PDT: the Point Digit Span; LOTCA: the 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 MMSE: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PASS: the Postural Assessment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s; BI: the Barthel Index; STREAM: the Stroke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Movement.

Effect size=前後測之平均差/前測之標準差

SRM=前後測之平均差/前後測平均差之標準差

各心理計量特性之判讀標準

收斂效度預測效度:Pearson’s r≧.60為高度相關;.30~.59為中度相關;<.30為低度相關 (Salter et al., 2005)。
區辨效度:獨立樣本t檢定有顯著差異 (p<.05)。
反應性
    
獨立樣本t檢定有顯著差異 (p<.05)。
    E
ffect size ≧0.8為大;0.50~0.79為中度;0.20~0.49為小 (Cohen, 1983)。
    SRM ≧0.80為大;0.50~0.79為中度;<0.50為小 (Salter et al., 2005)。

FDT之收斂效度

FDT之收斂效度佳FDT之三種注意力指標與工作記憶 (working memory)評估工具之 (PDT)測驗結果皆呈現中度相關 (r=-.44~-.40);FDT之三種注意力指標與動作運用能力評估工具之測驗結果亦呈現中度相關 (r=-.35~-.37)。

FDT之區辨效度

FDT之區辨效度佳。FDT之三種注意力指標皆可區辨不同認知功能之中風個案,意即認知功能較佳之個案可獲得較佳之FDT結果。

FDT之預測效度

FDT之持續性注意力 (sustained attention)指標可預測中風個案出院時之平衡能力;FDT之選擇性注意力 (selective attention)指標可預測中風個案出院時之平衡及移動能力;FDT之轉移性注意力 (alternatine attention)指標可預測中風個案出院時之平衡、執行日常生活活動之能力及移動能力。

FDT之反應性

FDT之反應性尚可。中風個案於入院及出院時之FDT三種注意力指標皆有顯著差異,且Effect size值皆為小的效果值 (d=.30-.43)。持續性注意力及轉移性注意力指標之 SRM 達中度,選擇性注意力指標之SRM為小。


參考文獻


Salter, K., Jutai, J. W., Teasell, R., Foley, N. C., Bitensky, J., & Bayley, M. (2005). Issues for selection of outcome measure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ICF activity.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27, 315-340. doi: 10.1080/09638280400008545
Cohen, J. (1983).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 sciences: Lawrence Erlbaum Ass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