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認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認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認知預測中風病人之BADL出院能力及恢復 (1028更新)

資料內容:
中風患者認知、PASS及STREAM之前後測分數,
認知測驗包含:記憶廣度、訊息處理速度 (FDT-Part1&2)、選擇性注意力 (FDT-Part3)、轉換性注意力 (FDT-Part4)、順序推理 (以LOTCA評估)、整體認知功能 (MMSE)、及動作計畫 (Praxis)。

樣本數:129

預測模型之主要結果:
認知前測                               預測 BI後測:R-square=0.10
PASS+STREAM前測           預測 BI後測:R-square=0.04
認知+PASS+STREAM前測 預測 BI後測:R-square=0.12

認知前測                               預測 BI改變(恢復):R-square=0.11
PASS+STREAM前測           預測 BI改變(恢復):R-square=0.20
認知+PASS+STREAM前測 預測 BI改變(恢復):R-square=0.28預測因子都不顯著....

結果不佳之可能原因:
可能原因為:BI評量「實際表現」而非執行BADL之「能力」,因此可能個案之認知、平衡、動作都不錯,但因照護者之因素,未實際從事BADL。



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科技部計畫構想

以下為三個科技部計畫之構想

  1.  藉由日常生活活動評量思覺失調症患者之多向度工作記憶 內容概述:依據Baddeley之多向度工作記憶模型,挑選與各向度工作記憶較相關之日常生活活動組成測驗,藉由受試者執行日常生活活動之表現,以評量思覺失調症患者之各向度工作記憶。未來使用者評估這組題庫時,除瞭解患者之日常生活活動功能外,亦可推估患者之各向度工作記憶表現。

    重要性/優點
    A)新的認知測驗方式。
    B)解決認知測驗普遍缺乏生態效度之缺點。
    C)臨床人員可藉由此測驗之結果,介入影響日常生活活動之認知功能,以提昇日常生活活動之介入成效。
    D)有助於研究者探討認知介入之類化 (generalization)及認知介入與日常生活功能之關聯。
  2. 自陳式多向度工作記憶測驗應用於中風患者
    內容概述:依據Baddeley之多向度工作記憶模型,發展各向度之患者自陳式測驗

    重要性/優點
    A)目前缺乏應用於中風患者之自陳式多向度工作記憶測驗。
    B)自陳式測驗可做為初步篩檢工具,醫療人員可針對患者主訴有缺損之認知向度進行深入評估及治療。
    C)作為臨床及RCT之介入成效指標,瞭解治療成效能否使患者主觀感受到明顯進步。
    D)作為未來研究驗證工作記憶測驗MID之效標測驗。
  3.  發展中風患者重要功能之電腦化適性測驗系統(呼應老師CAT+CAT之構想)
    內容概述:現有之CAT都僅能單獨施測,卻無測驗平台可整合之。可發展一CAT測驗平台,使得使用者可自由選擇欲施測之向度個數(如選擇向度A, B, and C或只選向度B and C),CAT施測時則依據使用者所選的向度自行組成多向度(或單向度)CAT。

    重要性/優點
    A)CAT使用上更靈活,使用者可選用自己熟悉的測驗(例如:可自由選用BI+FASBI+STREAM)。
    B
    可將題庫內所有題目之施測指導語/影片/手冊/計分標準等資料電腦化/圖像化/影像化,以改善使用者難以精熟題庫中所有題目之困擾」。
    C
    可結合病人常模及實證介入研究結果,使得CAT評量結果更具臨床意義及介入參考價值。




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Mazes統合分析

Mazes迷宮測驗為MCCB之子測驗。
我於PubMed檢索Mazes或MCCB驗證於schizophrenia患者之再測信度文獻,共查獲3篇(表一之前三篇)。加上我們的收案資料,共使用4篇文獻進行統合分析。

Mazes之再測信度統合分析結果顯示(表二):Mazes之再測信度係數 良好 (pooled ICC & Pearson's r = 0.80),但隨機測量誤差大 (pooled MDC% = 63.6%),且有微小至小的練習效應 (pooled SRM & Cohen's d = 0.26 & 0.18, respectively)。Mazes之SRM森林圖 (forest plot)呈現於圖一。
Note: ICC & Pearson's r的森林圖未附上於此,因二者的森林圖是呈現z值而非ICC & Pearson's r,使得森林圖之數值不易解讀。ICC & Pearson's r於統合分析時都須先轉換成常態z值,再用z值進行運算。
未來可找其它軟體或方法繪製呈現ICC & Pearson's r的森林圖


未來須檢索其它資料庫(如Embase, PsycINFO, and CINAHL),以確認Mazes之再測信度文獻是否有漏網之魚。

表一:Mazes應用於schizophrenia患者之再測信度文獻基本資料
Author
Year
評估次數
複本測驗
再測間隔 ()
樣本數
Nuechterlein, et al.
2008
2
4
167
Jędrasik-Styła, et al.
2015
2
4
61
Fonseca, et al.
2017
2
4
45
Ours
2017
2
2
58

表二:Mazes之再測信度
Author
n
ICC
Pearson's r
MDC
MDC%
SRM
Cohen's d
Nuechterlein, et al.
167
0.83
0.83
7.9
65.2%
0.15
0.08
Jędrasik-Styła, et al.
61
-
0.74
8.8
53.8%
0.51
0.38
Fonseca, et al.
45
-
0.83
8.0
77.2%
0.18
0.10
Ours
58
0.67
0.70
10.5
71.8%
0.41
0.34
Pooled estimates
331
0.80 (0.75~0.83)
0.80 (0.75~0.85)
8.5
63.6%
0.26 (0.15~0.37)
0.18 (0.07~0.30)

圖一:Mazes之SRM統合分析結果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CAAT@schizo.之信效度分析結果

CAAT預期評量之認知功能:規則轉換 (rule switching),規則轉換屬於何種認知功能尚無定論,常被視為「轉換性注意力 (alternating attention)」的一種或「認知彈性 (cognitive flexibility)」的一種基礎能力。

發展動機:過去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患者之規則轉換能力有缺損,且目前缺乏評估工具。

測驗內容:CAAT要求受測者轉換於二種測驗規則:「判斷數字是否小於5」及
「判斷圖形是否為左右對稱」(詳CAAT介紹)。
CAAT之正式測驗含三部分:僅數字題、僅圖形題、及規則轉換題。每部分含24題,前二部分受測者無需規則轉換,但第三部分數字與圖形題各半,受測者需規則轉換。

CAAT主要分數:CAAT之正式測驗第三部分之「平均反應時間」。本研究樣本於4次評量之CAAT分數如表一。
我們假設第三部分的平均反應時間 > 第一、二部份的平均反應時間。因於第三部分中,患者應須花費額外的認知能力(時間)以處理「規則轉換」之任務。

表一:CAAT第三部分平均反應時間
施測次數
1
2
3
4
平均反應時間 ()
0.80 (0.17)
0.78 (0.16)
0.77 (0.17)
0.75 (0.19)

研究評估流程:本研究招募症狀穩定之思覺失調症患者進行4次評估,患者每次評估皆須完成CAAT。此外於第一、三次評估時須額外完成迷宮測驗 (Mazes test)及T-SDMT;第二、四次評估須完成Lawton IADL。

心理計量特性驗證結果
再測信度:幾乎無練習效應,但ICC及隨機測量誤差僅達可接受之邊緣(數值呈現於表二)。

表二:CAAT再測信度、隨機測量誤差及練習效應
Difference (SD),
ICC
SEM, ()
MDC, ()
MDC%
SRM
p
CAAT_Time1~2
0.03 (0.12)
0.74
0.09
0.25
31.3%
0.25
0.86
CAAT_Time2~3
0.01 (0.14)
0.66
0.09
0.25
32.1%
0.07
0.70
CAAT_Time3~4
0.02 (0.12)
0.78
0.08
0.22
28.6%
0.17
0.28

效度:
建構效度不佳:CAAT「Part3」與「Part1&2」之平均反應時間無顯著差異,此結果表示:Part3之平均反應時間(CAAT的主要指標)無法顯示出患者處理「規則轉換」任務須額外花費的時間。
生態效度不佳:和IADL分數相關性低。(然而IADL與這次所有測驗的相關性都<0.20,原因尚不明)
收斂效度可接受:和T-SDMT有中度相關;和MAZE弱相關。

結論:CAAT應用於思覺失調症患者之再測信度勉強可接受,但效度不佳...
可能原因:「規則轉換提醒」至「呈現規則轉換題」的間隔太長(目前為5秒),導致CAAT無法偵測到患者「轉換規則需額外花費的時間」。


同筆資料中亦可分析MCCB-Mazes測驗的再測信度:
Mazes-Time1, mean (SD) = 13.4 (6.9)
Mazes-Time2, mean (SD) = 15.8 (7.9)
Difference (SD),
ICC
(95% CI)
SEM, ()
MDC, ()
MDC%
SRM
p
Mazes_Time1~2
2.38 (5.75)
0.67
(0.46~0.80)
3.96
10.95
81.6%
0.25
0.003

我們研究結果顯示Mazes的隨機測量誤差極大,且ICC與練習效應的effect size與MCCB發展時之數據有相當大的出入 。MCCB原始論文呈現之 ICC = 0.80,練習效應之effect size = 0.08。
此出入可能來自於「再測間隔之差異」,我們研究之間隔為2週,而雖然原始論文的間隔為4週。



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工作記憶測驗:台灣數字奇偶序列測驗 (Taiwan Odd-Even Number Sequencing Test, TOENST)

由臺大心理系花茂棽教授團隊所編製,TOENST之發展目的為:克服「字母數字順序測驗 (Letter Number Sequencing)之語言隔閡(因使用英文字母作為測驗刺激物所致)。
TOENST為語音系統WM評量工具,以評量受測者記憶語音訊息並將訊息重新排列之能力。

測驗方式:施測者朗讀一串阿拉伯數字數列(28個數字組成,數字為09),受測者須將數列中的阿拉伯數字重新排列並唸出,唸出數列的方式為:「先依照遞減的順序唸出奇數數字,再依照遞增的順序唸出偶數數字」。例如:施測者唸出之數列為「3245」則受測者須唸出「3542」。

測驗題目(數列)之長度有7種(28個數字),每種長度之題目底下包含3個小題。施測者從2個數字的題目開始施測,依次增加題目之長度。施測終止條件為:受測者連續答錯同一長度題目中的3個小題。TOENST之主要分數為:受測者答對的小題題數。受測者每答對一個小題可得一分,分數範圍為021,分數越高表示受測者之語音系統WM越佳。

TOENST可能之問題:年紀較大者可能不熟悉「奇偶數」概念,導致難以操作測驗或測驗結果偏低。研究結果亦顯示65歲以上常人之得分偏低,平均得分=5分,±1SD之得分分別為102分。若對思覺失調症患者而言,分數可能更低,導致測驗難以區隔受測者之能力,或影響其反應性。

未來可考慮先將TOENST加入WM驗證之效標測驗,以測試思覺失調症患者之臨床可行性。如果可行性高,後續可增加驗證此測驗之其它(此研究未包含)心理計量特性,如反應性。

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7161505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任務清單

任務
目前進度
預期進度
稿件
*C-DVT in schizo.
剩下Discussion(目前已完成一半)及Introduction(尚未開始)
3/4前完成初稿
QOL稿件
Under review (1/31投稿)
-
中風腦區 vs. 認知功能
多個資料庫之資料彙整中
3/14前完成初步分析
IRB
松德CAAT
申請
會議審查
3月底前可通過
(已向李主任確認進度)
計畫
*博論計畫
方法撰寫
每週撰寫至少一節
其它
CAAT指導語
測試
等候松德IRB通過,至工作坊測試
預計可將測試資料進行初步之分析並於研討會發表 (pilot study)
電腦化認知測驗之demo影片
已與沛綺討論劇本及文案,並確認
預計本週開始執行
*最近主要任務

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Mayer-Salovey-Caruso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est (MSCEIT): Managing Emotions

MSCEIT測驗共有4個分測驗,分別為Perceiving Emotions, Facilitating Thought, Understanding

Emotions, and Managing Emotions。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中僅收錄MSCEIT的第4個分測驗:Managing Emotions。

Managing Emotions中可再細分成二部分測驗,分別為Description of Emotion Management Task及Descrip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Task。

Description of Emotion Management Task:評估受測者考量自身情緒而做出決定 (decision making)的能力。此部分測驗共有5個情境(例如:Mara起床的時候感到很開心,前晚睡得很好且沒有什麼令他擔心的事,下列哪些行為可以幫助他維持這樣的心情?),每個情境中包含4種行動(例如:他起床並享受這一天),受測者必須評判這個行動是否有效的(1-5分,1分表示非常無效,5分表示非常有效)。此部分共20題,每題為5點量尺

Descrip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Task:評估受測者考量自身情緒而做出與他人有關決定 (decision making that involves other people)的能力。此部分測驗共有3個情境(例如:John有個很要好的同事,有一天同事突然說他已經找到另一份工作,必須要離開這裡。請問John如何有效地保持這段有關的關係?),每個情境中包含3種行動(例如:John替他朋友感到開心,並祝福他。幾週後,John做些安排使得兩人能可保持聯絡),受測者必須評判這個行動是否有效的(1-5分,1分表示非常無效,5分表示非常有效)。此部分共9題,每題為5點量尺


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以EEG評估注意力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新聞,報導某款研發中的汽車可依據駕駛人之注意力自動調整車速,其監測注意力之方法主要為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這則報導讓我思考:「如果可以透過腦訊號偵測技術(如EEG)評估注意力,是否仍需透過行為表現(如電腦化注意力測驗)評估注意力?
腦訊號偵測技術的優點有二:1. 直接地偵測大腦的活動情形,並可單獨偵測注意力腦區的神經活動,而較不會同時偵測到其它的認知能力。2. 即時 (real-time)的評估,可精準地記錄注意力變化的時間。
然而腦訊號偵測技術應用於大腦受損的個案(如中風)最大的問題可能為:原本掌管注意力的腦區受損後,則較難以偵測注意力。大腦受損後可能產生重組現象,因此我們較難以正常人的注意力腦區來偵測大腦受損個案的注意力。
腦訊號偵測技術的優點正好是行為表現評估的弱勢,而腦訊號偵測技術的缺點卻可由行為表現評估來補足,因此我認為短期(一、二十年內)內,此二項注意力評估的模式應仍會並行使用互為補充。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E9%A7%95%E9%A7%9B%E6%81%8D%E7%A5%9E-%E6%B1%BD%E8%BB%8A%E8%87%AA%E5%8B%95%E6%B8%9B%E9%80%9F-221044548.html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生理心理學第一堂課心得

生理心理學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是一門扎實的課程!每堂課有小考、期中期末段考還有1次團體報告。

生理心理學又稱生物心理學 (biological psychology)或行為神經科學 (behavioral psychology),賴老師認為生理心理學是把心理學科學化的方法。生理心理學可透過研究,操弄或驗證人類認知或行為等抽象的議題。

職能治療領域在意的偏向於「特定的認知功能受損,對於日常生活功能的影響」,與生理心理學之距離較遠,但若缺乏認知基礎的知識(如大腦構造、神經傳導或化學物質對於認知之作用機制),則無法深入地瞭解可能影響認知的因素及認知如何被影響等fundamental的議題。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閱讀暑期研究營同學文章後之想法

旻諺/廷佑組:

  1. 文章中較少討論刺激物排列的形狀(如散亂排列、保齡球瓶狀排列或環狀排列)對於受測者記憶廣度之影響。依據該組之分析結果看來,刺激物散亂排列的PEBL及保齡球瓶狀排列的New PDT對於受測者之記憶廣度而言差異不大(二測驗第一次測驗之最大等級平均值及標準差分別為6.54±.37及6.25±.23),而刺激物環狀排列的RehaCom對於受測者而言則可能較困難(RehaCom之最大等級平均值及標準差為5.71±.22)。受測者操作刺激物為環狀排列的測驗時,可能容易記錯刺激物而點選鄰近的刺激物,因而影響測驗表現。
  2. 記憶力測驗之驗證研究應可記錄每一位受測者每次操作測驗時之記憶策略,已確認受測者使用之策略是否與評估之目的相同,如這研究之三項測驗都是「視覺空間記憶能力」,然而受測者可能用數字編碼幫助記憶,如此一來評估之結果可能無法代表個案之視覺空間記憶力。

依靜組:

  1. 電腦化TMT已改變每次測驗的刺激物(數字或英文字母)位置,但還是無法有效地克服練習效應。我認為可能因為電腦化TMT測驗中的刺激物並非真的隨機分布,TMT設計時為了不讓畫線有交叉,因此刺激物與下一個刺激物之距離較近,當受測者掌握此原則後,即可大大降低視覺搜尋的時間,進而縮短測驗完成的時間(亦即練習效應)。
  2. 若TMT測驗讓受測者練習到plateau 之後,TMT part A及part B測驗是否還能評估到選擇性注意力及交替性注意力?我認為當受測者將TMT part A及part B後可能較難評估到受測者的選擇性注意力及交替性注意力。以part A而言,因為連數字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個簡單的任務,因此當受測者經過大量練習後,應可不需花費太多的注意力便完成此一任務,如次一來就無法得知此個案選擇性注意力之最大能力;對part B而言,當受測者經過大量練習後,可能只須注意英文字母的順序,而數字的順序已不需要太多的注意力,此時則較難達到評估轉移性注意力之目的。
佳芬/哲安組:
  1. 電腦化數字廣度記憶測驗 (Digit Span, DS)除了原版的聽覺刺激(語音念數字)外還,增加了視覺刺激(螢幕上會出現數字),如此一來可能會使得聽覺注意力及視覺注意力二者互相干擾。此外,電腦化DS測驗要求受測者以鍵盤輸入數字,增加受測者搜尋數字鍵的負擔,可能影響受測者之記憶力表現。
  2. 此研究結果為「DS之最佳施測模式為每次測驗進行三回合」,然而這樣的建議似乎與臨床評估強調快速及簡單化相違背。雖然多評估幾次可得到較好的信度及較小的測量誤差,但卻增加評估者及病人之負擔。



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可考慮採購之認知評估工具


可考慮採購之認知評估工具為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Test of Nonverbal Intelligence (TONI)及Occupational Therapy Adult Perceptual Screening Test (OT-APST),此二評估工具之詳細資料如下:

一、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 中文名稱:測量治療精神分裂症患者認知評估
  • 所評估之認知功能:評估7種認知功能Speed of Processing, Attention/Vigilance, Working Memory, Verbal Learning , Visual Learning, Reasoning and Problem Soving, Social Cognition等,共有10項子測驗。
  • 適用年齡:20-59 歲
  • 測驗時間:各子測驗所需之評估時間不同,測驗時間範圍為2-14分鐘。
  • 硬體設備:適用XP, Vista及WIN 7
  • 價格:NT 69,000
  • 優點:由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針對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發展之認知評估工具。此評估工具可全面地評估精障者之認知功能缺損,現為精神疾病相關研究常用之認知評估工具。
  • 缺點:(1)適用年齡範圍較窄;(2)僅有簡體中文版本
  • 資料來源:http://www4.parinc.com/Products/Product.aspx?ProductID=MCCB
二、Test of Nonverbal Intelligence (TONI)
  • 中文名稱:托尼非語文智力測驗
  • 所評估之認知功能: abstract reaso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 適用年齡:6歲 – 89歲11的月
  • 測驗時間:15-20分鐘
  • 測驗形式:紙本測驗
  • 價格:NT 16,000
  • 優點:測驗內容之文化差異小,且測驗結果受語言能力影響很小。
  • 缺點:(1)使用無口頭指導語之方式施測時,受測者必須具備相當之手勢理解能力;(2)僅有簡體中文版本
  • 資料來源:http://www.pearsonassessments.com/HAIWEB/Cultures/en-us/Productdetail.htm?Pid=TONI-4
三、Occupational Therapy Adult Perceptual Screening Test (OT-APST)
  • 所評估之認知功能:Agnosia, Visuospatial Relations (Body Scheme, Unilateral Neglect), Constructional Skills,  Apraxia ,  Acalculia, and  Functional Skills。
  • 適用年齡:官方網站未說明適用年齡
  • 測驗時間: 20-25分鐘
  • 測驗形式:請受測者於標準情境下執行測驗要求
  • 價格:$840 (美金)
  • 優點:針對中風個案可能受損之知覺能力發展之測驗。
  • 缺點:(1)僅有簡體中文版本
  • 資料來源:http://www.functionforlife.com.au/

Conners’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II Version 5 (CPT-II Version 5)
  • 所評估之認知功能:持續性注意力 (sustained attention)
  • 適用年齡:6歲以上
  • 測驗時間:約14分鐘
  • 硬體設備:WIN 95以上版本皆可使用,最適用於WIN 2000(CCPT可安裝的電腦數有限,但安裝後可無限次數使用)
  • 價格:$789.00
  • 優點:可視為持續性注意力評估工具之黃金校標,廣泛地被注意力研究及臨床人員採用。
  • 缺點:(1)評估時間較長;(2)有文化差異(測驗之刺激物為英文字母)
  • 資料來源:http://www.pearsonassessments.com/HAIWEB/Cultures/en-us/Productdetail.htm?Pid=015-8002-695&Mode=summary
心得:繁體中文之認知注意力相當有限!主要原因為國內較少自行發展之認知測驗,且使用繁體中文之人口相較於使用簡體中文之人口較少,因此國外之測驗往往只有簡體中文版本。

CPT-II Version 5薛老師已購買!



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三種認知功能分類及定義

三種認知功能分類及定義

(一)Weintraub et al., 2013 (NIH Toolbox之分類)

  • Attention: the ability to inhibit visual attention to irrelevant task dimensions.
  • Executive Function: the top-down cognitive modulation of goal-directed activity. EF can be divided into 3 partially independent subcomponents: set shifting, inhibitory control, and updating/working memory.
  • Episodic Memory: a system involved in storage of unique events or experiences encoded in a time-specific manner
  • Language
  • Processing Speed: either the amount of time it takes to process a set amount of information, or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processed within a certain unit of time.
  • Working Memory: a limited-capacity storage buffer that becomes overloaded when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exceeds that capacity

(二)Nuechterlein et al., 2004(MATRICS之分類)

  • Attention/vigilance: an attentional factor that emphasizes vigilance
  • Speed of processing: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apped by the tasks loading on this factor are relatively simple, often involve perceptual and motor components, and always emphasize speed of performance. 
  • Verbal learning and memory
  • Working memory: digit span, letter number sequencing, digits forward/backward, 
  • Reaso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These high-level cognitive processes often demand relatively intact lower-level processes, but also involve additional complex strategic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skills
  • Visual learning and memory: facial recognition

(三)Vance et al., 2012

  • Psychomotor ability: the ability to perform gross motor movements (e.g., positioning arms and legs), fine motor movements (e.g., writing with a pencil), and reaction time (e.g., tapping a button several times within 10 seconds)
  • Speed of processing: the rate in which information is taken from the senses, processed, and a response is generated. It can refer to how quickly one can perform a mental calculation or respond to auditory, tactile, and visual stimuli.
  • Executive functioning: a range of cognitive abilities including planning, organizing, reaso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Elias & Saucier, 2006; Lezak, 1995)
  • Explicit memory: conscious recall of learned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 (Ball, Vance, Edwards, & Wadley, 2004; Elias & Saucier, 2006)
  • Language: a complex cognitive ability composed of components of both crystallized and fluid intelligence that incorporates visual and auditory processing.


  1. Weintraub, S., Dikmen, S. S., Heaton, R. K., Tulsky, D. S., Zelazo, P. D., Bauer, P. J., . . . Gershon, R. C. (2013). Cognition assessment using the NIH Toolbox. Neurology, 80(11 Suppl 3), S54-64. doi: 10.1212/WNL.0b013e3182872ded
  2. Nuechterlein, K. H., Barch, D. M., Gold, J. M., Goldberg, T. E., Green, M. F., & Heaton, R. K. (2004). Identification of separable cognitive factors in schizophrenia. Schizophr Res, 72(1), 29-39. doi: 10.1016/j.schres.2004.09.007
  3. Vance, D. E., Fazeli, P. L., Kaur, J., Pearce, P., & McGuinness, T. (2012). Neuro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health in healthy older adults: a brief overview for psychiatric nurses. J Psychosoc Nurs Ment Health Serv, 50(6), 30-37; quiz 46-37. doi: 10.3928/02793695-20120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