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手上待開發及修改的電腦化測驗有6:3個COWMEM的注意力測驗、FAS-CAT、
CAAT改版、及PRO認知部份。5向測驗目前進度分別如下:
COWMEM的注意力測驗 (Allen幫忙)
原本預期進度:6月中旬完成
目前進度:有2個測驗差不多完成,有1個測驗的進度Allen須向合作者確認。(6/20取得之回覆)
FAS-CAT (Allen幫忙)
尚未收到Allen回覆開發進度評估及報價。(6/12:第一次詢問;6/20:再次詢問)
CAAT改版(預計請明昆幫忙)
預期進度:7/14將測驗修改構想交由明昆修改
目前進度:測驗內容及規則設計中。
PRO—認知
目前進度:設計施測平台之界面(包含:認知篩選工具、測驗列表〔依認知向度分類〕、測驗結果輸出&個案個人profile〔cross-sectional & longitudinal〕)
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
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
「第14屆歐洲復健研究論壇會議」心得
此次參與英國Glasgow研討會之心得主要有下列四點:
(一)歐洲復健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約高達8成的研究都是質性研究,歐洲研究者反而對於量性研究之研究方法不太熟悉。量性研究中幾乎都是隨機分派研究,與我研究主題(測驗發展及心理計量特性)相關之研究則少。由此點可知,國內復健領域之研究品質及研究方法相當不錯,甚至勝過歐洲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質性研究者之研究結果都顯示出「評估的重要性及評估工具的不足」,可見雖然歐洲真正參與發展評估工具的研究者不多,但對於卻瞭解其重要性。
(二)歐洲研究者間之交流較頻繁:會議期間,無論何時何地幾乎都有研究者熱烈地交談,無論討論專業議題或日常閒聊。對於討論或與他人互動的動機似乎都比國人還要高許多,國內研討會時,研究者間幾乎很少主動討論或閒聊,即便海報或口頭報告期間也少有人提問。我認為討論有助於研究者拓展人脈或釐清自身之疑問,此乃研究之重要基礎。
(三)國外研究者對自己的研究充滿熱誠且自信:國外研究者多會積極且主動地向他人介紹自己的研究內容、重要性、或應用性等,且當他們分享他們研究成果時總是帶著興奮的語氣,令聽眾忍不住想多瞭解一些他們的研究內容。相對地,國內的研究者,常以謙虛的態度對自己的研究有所保留,反而另聽眾對於其研究成果失去興趣。
(四)國外研究者習慣先看到別人研究的優點:國外研究者在聽完報告或看完海報後,總是先真誠地提出他人研究的優點或對重要性,接著再分享自己與該研究之相關經驗,很少一開口就直接提出對於研究的質疑或修改建議。這樣的風氣讓研究者間的關係彼此較像同事而非敵人,彼此反而都較樂於分享更多自己的看法或接受別人的建議。
相反的,國內研討會常常對於報告者直接提出指教及建議,即便稱讚他人也像「形式上」的稱讚並草草帶過。如此一來容易讓研究者間彼此無意間產生敵意或不舒服的感覺,反而對於他人的建議不太能接受。
(一)歐洲復健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約高達8成的研究都是質性研究,歐洲研究者反而對於量性研究之研究方法不太熟悉。量性研究中幾乎都是隨機分派研究,與我研究主題(測驗發展及心理計量特性)相關之研究則少。由此點可知,國內復健領域之研究品質及研究方法相當不錯,甚至勝過歐洲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質性研究者之研究結果都顯示出「評估的重要性及評估工具的不足」,可見雖然歐洲真正參與發展評估工具的研究者不多,但對於卻瞭解其重要性。
(二)歐洲研究者間之交流較頻繁:會議期間,無論何時何地幾乎都有研究者熱烈地交談,無論討論專業議題或日常閒聊。對於討論或與他人互動的動機似乎都比國人還要高許多,國內研討會時,研究者間幾乎很少主動討論或閒聊,即便海報或口頭報告期間也少有人提問。我認為討論有助於研究者拓展人脈或釐清自身之疑問,此乃研究之重要基礎。
(三)國外研究者對自己的研究充滿熱誠且自信:國外研究者多會積極且主動地向他人介紹自己的研究內容、重要性、或應用性等,且當他們分享他們研究成果時總是帶著興奮的語氣,令聽眾忍不住想多瞭解一些他們的研究內容。相對地,國內的研究者,常以謙虛的態度對自己的研究有所保留,反而另聽眾對於其研究成果失去興趣。
(四)國外研究者習慣先看到別人研究的優點:國外研究者在聽完報告或看完海報後,總是先真誠地提出他人研究的優點或對重要性,接著再分享自己與該研究之相關經驗,很少一開口就直接提出對於研究的質疑或修改建議。這樣的風氣讓研究者間的關係彼此較像同事而非敵人,彼此反而都較樂於分享更多自己的看法或接受別人的建議。
相反的,國內研討會常常對於報告者直接提出指教及建議,即便稱讚他人也像「形式上」的稱讚並草草帶過。如此一來容易讓研究者間彼此無意間產生敵意或不舒服的感覺,反而對於他人的建議不太能接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