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認知測驗中以反應時間當作outcome容易出現正偏的分配

認知測驗常用「反應時間」(包括作答每題所需的時間或完成整個測驗的總時間)作為主要的outcome,過去研究分析反應時間相關outcome大多呈現正偏 (positive skew)的分布。
造成此一現象主要的可能原因為:大腦處理認知歷程的速度有其上限,但卻沒有下限 (Jensen, 1992)。例如Stroop測驗要求受試者唸出文字的顏色而非字義(看到塗紅色的「綠」字需唸出「紅」),正常人與經過大量練習此測驗的人差距不會太大,因為大腦需要一段時間處理眼睛輸入的訊息(包括判讀文字的顏色及字義,接著再處理文字顏色與字義的衝突,最後再經由嘴巴唸出文字的顏色);但是認知缺損的受測者可能用很多的時間(1小時或更久...)才能完成Stroop測驗。而這些操作特別慢的人就會造成測驗結果的分配形成正偏
這樣的正偏並非來自於樣本抽樣的bias,如沒有抽樣到所有能力程度的個案等。

較簡單的可能解決辦法為:在測驗中加上測驗時間的上限。如此一來便可減少測驗結果的極端值 (Jensen, 1992)。
加上測驗時間上限對於臨床人員也有其優點:施測能力較差的病人時,可減少施測的時間。

未來發展認知測驗時,若以反應時間作為outcome可考慮增加測驗時間上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