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理背景:
- 觀察型測驗之定義:評估者評估受測者於特定一段時間內(如一週)表現出特定行為(即測驗題目所描述之行為)之頻率或程度。
- 觀察型注意力測驗題目之範例:
請依據受試者於最近一週內之表現回答下列題目
a) 當身旁有人走過或有聲響時,會停止正在從事的任務或活動(總是/經常/偶爾/從不)
b) 從頭到尾認真地完成一項活動(總是/經常/偶爾/從不) - 過去研究支持注意力為多向度之認知能力。例如Sohlberg與Mateer認為注意力可再細分為五種:專注性注意力 (focus attention)、持續性注意力 (sustained attention)、選擇性注意力 (selective attention)、交替性注意力 (alternating attention)及分配性注意力 (divided attention)等。
- 目前臨床及研究使用之注意力之評估工具大多為神經心理測驗 (neuropsychological test)及個案自陳測驗。神經心理測驗可直接評估個案之注意力狀態,然而神經心理測驗 之缺點有二:(1) 缺乏生態效度:測驗結果好壞未必能反應出個案於日常生活中之行為好壞; (2) 注意力太差的個案無法評估:因注意力太差之個案無法完成整份測驗。
上述二項缺點將導致神經心理測驗之適用對象較狹隘,且評估者不易解釋測驗結果之意義。 - 個案自陳之注意力測驗之缺點有二:(1) 評估結果之可信度受質疑:因個案之回答可能受到其注意力不佳之影響,而導致測驗結果與個案本身之注意力程度有所出入; (2) 能力太差的個案無法評估。
上述二項缺點將導致個案自陳之注意力測驗適用對象較狹隘,且評估者不易判斷其評估結果是否可信。 - 觀察型注意力測驗可改善上述之問題。觀察型注意力測驗具生態效度,因測驗之題目即評估個案於日常生活中之表現。此外,觀察型注意力測驗適用於注意力較差之個案,且評估結果之可信度不受個案注意力程度影響。因觀察型測驗可由醫療專業人員或個案之主要照護者填答,而非個案自行操作或填答。所以觀察型注意力測驗評估結果較不受到個案之注意力程度影響。
- 然而目前缺乏完整評估各個注意力向度之觀察型注意力測驗。
研究目的:發展多向度之觀察型注意力電腦化適性測驗。並驗證觀察型注意力電腦化適性測驗應用於思覺失調症患者之心理計量特性,
包含效度:因素效度 (factorial validity)、同時效度 (concurrent validity)、預測效度 (predictive validity)及生態效度 (ecological validity)等;
信度:內部一致性 (internal consistency)、再測信度 (test-retest reliability)及施測者間信度 (inter-rater reliability)等;
反應性:內在反應性 (internal responsiveness)及外在反應性 (external responsiveness)等。
研究程序:
- 確認注意力之向度,及各個注意力向度之定義;
- 設計符合各個注意力向度定義且可觀察之題目(每個向度約20~30題);
- 臨床測試各注意向度之題目(每個向度每一題約需200位受試者);
- 進行IRT分析以篩選題目;
- 將剩餘之題目進行多向度CAT之模擬分析;
- 設計完成多向度之觀察型注意力電腦化適性測驗;
- 驗證觀察型注意力電腦化適性測驗之效度及信度;
- 驗證觀察型注意力電腦化適性測驗之反應性。
價值:
- 學術
1. 彌補注意力評估之不足:目前之注意力評估大多使用神經心理測驗及個案自陳測驗,其缺點如上所述。
2. 有利於探討注意力之神精機轉。如:認知神經研究者可探討注意力相關腦區活化情形(如fMRI之評估結果)與日常生活表現(觀察型注意力電腦化適性測驗之評估結果)之關聯。 - 臨床
1. 注意力較差的患者也可評估其注意力。
2. 臨床人員可從評估結果瞭解個案於日常生活中遭遇之困難。
3. CAT測驗可提升注意力評估之效能。
looks great!
回覆刪除請將【觀察型】之定義,更明確說明之
可舉例【1~3個項目】說明之!?
已補充【觀察型】之定義,並舉例【2個項目】說明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