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C-DVT @ schizo - 測驗及收案流程修改

C-DVT應用於思覺失調症患者之再測信度及同時效度僅達「可接受」之程度,尚有提升之空間。
為提升日後C-DVT心理計量驗證之成效,可從「調整評估流程」及「修改C-DVT設計」等二方向著手。

評估流程調整
1. 增加C-DVT及DVT二測驗之施測間隔:C-DVT及DVT等二測驗不連續施測,以防受測者因注意力疲乏而造成較慢施測之測驗結果較差。未來收案時,可在二測驗之間施測其它效標評估工具或蒐集受測者基本資料,以避免受測者之持續性注意力疲乏

2. 每次評估皆施測CGIS或PANSS:以確保受測者於研究期間之症狀沒有明顯變化。

3. 增加蒐集可能影響C-DVT及DVT分數不一致之變項,並加以控制:如手功能靈敏度(DVT所需之手功能要求高於C-DVT)、使用電腦之經驗、或者視力(DVT所需之視力要求高於C-DVT)等。未來分析C-DVT及DVT同時效度時,可控制上述影響因素,以利解釋C-DVT及DVT之施測結果相關程度

C-DVT設計修改
1. 測驗畫面中,每行5個格子出現6的次數固定:C-DVT之施測畫面為一行5個數字,數字6(測驗目標物)出現在越前面數字的位置,可能導致C-DVT越容易(因受測者由上而下搜尋的時候,較容易看到越前面的數字)。因此固定數字6出現在每個位置的次數,可讓每次測驗間的難易度較一致,進而提升C-DVT之再測信度。未來可讓數字6平均地出現在這5個數字的每一個位置上(例如全部測驗共有60個畫面有數字6。則此60個畫面中有12個畫面的數字6出現在第1個數字的位置;12個畫面的數字6出現在第2個數字的位置等,以此類推)。

2. 測驗之練習題題數不固定:為確保受測者於練習題時,已經充分之練習,且答題速度已趨於穩定,未來修改練習題結束的標準。例如除了完成固定練習題題數(例如60題)外,可增加「每10題反應時間的變化效應值(effect size)」作為判斷練習題是否終止之條件。當受測者「前10之平均反應時間」與「後10之平均反應時間」之效應值達0.2以上,則須再繼續練習後10題之練習題。直到受測者「做完所有練習題」或「達到效應值小於0.2」,則可停止練習題而開始正式測驗。


2 則留言:

  1. 亦可考慮多次施测,再取平均值

    回覆刪除
    回覆
    1. 施測多次再取平均值之方法可能較不適用於「持續性注意力測驗」。
      因持續性注意力測驗(說明、練習及正式測驗)之施測時間大多超過10分鐘,所以施測多次之可行性較低。
      此外持續性注意力可能會有疲乏之現象,因此連續施測多次亦可能影響評估之效度。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