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上課突發奇想

吳老師在進階職能治療課堂上介紹許多認知神經、認知心理的知識及技術。可以透過非侵入性的儀器測量腦部執行不同功能或思考時活化的情形,藉此可清楚的了解大腦的那些區塊,負責處理那些認知功能(例如:記憶、執行功能、問題解決等)。
不知道那裡來的靈感,我突然想到:評估工具的「效度」是不是也可以透過EEG、EMG等儀器驗證呢?以記憶力為例,可記錄病人填答不同的記憶力評估工具時,大腦的活化狀態,以及病人日常生活中使用記憶力時的大腦活化狀態等,是不是就可以知道各種同類型的評估工具是不是有評到相同或類似的能力?如此一來,似乎可以提供抽象模糊的認知評估一些具體有利的證據。
但這只是我的突發奇想,是不是有這個必要性或是否可行還需要討論與指教。

5 則留言:

  1. 許多研究構想都來自突發奇想
    只是「如何成真」,需要建構基本能力,不斷嘗試,再加上一點機運
    您可找機會問問吳老師, EEG 或 EMG 等儀器,目前評量記憶力或注意力的精準度與廣度如何?

    回覆刪除
  2. 老師提醒的是,目前使用的儀器未必能夠很精確且廣泛的掌握大腦運作情形。
    我會找機會向吳老師請教。

    回覆刪除
  3. 回覆
    1. 是~逐漸體會到身邊有很多高手,這事件很幸福的事情。

      刪除
    2. 今天向吳老師請教此想法之可行性,吳老師認為是否有此需求端看研究目的而定。
      如果研究目的為"看個案特定認知功能的表現",則無需特別在意個案大腦運作情形。
      如果研究目的是"看特定腦區受損情況與特定認知功能的關聯"則可以作此類研究。
      聽完之後我覺得我們目前發展的方向應該是前者,所以不須使用此研究設計。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