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讀書心得

生理疾病職能治療學 I評估理論與技巧

第五章 生理疾病職能治療之時代趨勢
 此篇章中提及一個近來備受重視的概念:「以個案為中心」,依據個案的期待、目標執行治療。但在職能治療的臨床上想貫徹這個概念卻不太容易。職能治療的核心概念在於個案生活中的職能表現,因此除了直接治療外,常透過代償、改變環境或任務等方法,盡量協助個案回歸生活。然而,臨床上與個案討論治療目標時,個案常說「我手好了我就會做了,不用教我這個」、「自我照顧很重要但跟手比起來手會動更重要」甚至有人認為「就算自我照顧都沒問題了但是手還是不能動有什麼用?」。很顯然職能哲學與病人的期待不符,縱使跟個案說明職能治療的價值及可提供的協助後,個案仍較關心他的手或功能是否能恢復如初,即便有些個案的預後並不樂觀,但發病後一時三刻間也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的改變。這讓我想到「心理調適歷程」,一般人在遭遇不幸事件或重大改變時,心理上會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接受」等階段,而病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時,大部分仍處於「否認」或「憤怒」的階段。這時期待他們認同職能治療以功能表現為主的治療目標,確實較不容易。我以為病人所處的調適階層會影響病人對於職能治療甚至整體醫療的目標或期望。因此如果想了解個案「對於職能治療接受度如何」、「知道知道什麼是職能治療」等議題,或訂定治療目標時,是不是也可以將個案的心理狀態列入考量?





4 則留言:

  1. 您的建議「將個案的心理狀態列入考量」很好,此建議也反應「臨床」實在很複雜!!需要考量的因素相當眾多,必需有系統且有效率地考量,始能提升臨床OT效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我現在的能力而言,實在無法有效地分辨哪些因素值得列入考量,哪些因素是比較次要的。這真的很複雜。

      刪除
  2. 列入(考量)那些「因素」,除了閱讀文獻、經驗 + 專家意見,之後仍須「實證」,甚至多次修改假說與持續實證。。。
    青春、科學方法、持續投入!!您至少可成為專家!!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