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提出者)
|
主要內容簡介
|
優點
|
缺點
|
Clinical
Model of Attention (Sohlberg, Mateer, 1987)
|
依據臨床觀察歸納,將注意力依照難易程度區分為focused attention, sustained
attention, selective attention, alternating attention and divided
attention等五類。
|
1.
此理論所提出之注意力向度為OT常用之分類。
2.
依據此理論發展出Attention
Process Training,可針對不同的注意力向度介入。
|
1.
較缺乏認知神經科學之根據。
|
The
attention system of the human brain (Posner, 1990)
|
依據神經心理學觀點,提出大腦存在三個注意力網路,分別是orienting, target detection and alerting
|
1.
有明確的認知神經科學理論,強調腦部構造與功能間的關聯。
2.
與評估工具Test of
Everyday Attention測驗的概念相同。
|
1.
未說明三個注意力網路之間的關聯性,及注意力如何產生。
|
Feature
Integration Theory (Traisman, 1980)
|
依據認知心理學觀點,認為選擇性注意力經兩階段產生,分別:preattentive stage and focused
attention stage
|
1.
探討選擇性注意力如何產生。
2.
此理論為心理學領域探討注意力時的重要理論之一,具大量的心理學研究支持。
|
1.
此理論只探討「選擇性注意力」,範圍較侷限。
|
整理完後,決定先搜尋Clinical Model of Attention的相關文獻。因為此理論在OT領域被廣泛使用,欲評估或介入注意力時,可依此為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