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6/30 全聯會學術研討會心得

我在此次研討會中深切感受到研究與臨床之距離。

  • 研究/實證需要時間累積,但對於臨床人員而言似乎緩不濟急。臨床人員參加學術研討會之目的,除了因應評鑑要求外,也期待可獲得一些新的方法/工具可應用於臨床實務。但無論評估工具發展或療效驗證等方向之研究,皆需要長期地投入其研究的累積,該研究主題才能獲得稍微具體之內容。即便有些研究方向或主題是臨床人員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主題,但仍難以於短期內得到解決/改善問題之具體方法。此現象可能導致臨床人員對於學術研究難以產生興趣及投入
  • 未受過研究訓練的人難以評判研究之優劣(如研究結果可信程度、研究設計是否有瑕疵等)及研究結果之限制。當臨床人員欲藉由研究(如參加研討會或文獻回顧)解決臨床問題時,若難以評判研究之品質及限制,則可能過度解釋/類化研究結果,而無法適當地將研究結果應用於臨床。
  • 評估工具之心理計量特性的臨床價值不易被理解。臨床環境中之評估,大多以治療師之觀察為主,以治療師自己觀察結果作為治療計畫擬定依據及成效評量指標(如原本無法從事某活動,治療後已可從事),而標準化評估工具之評估結果往往只是參考用,有些單位甚至幾乎未使用評估工具。若有人對於「評估工具」本就不甚重視,更不可能會肯定「評估工具之心理計量特性」的價值,甚至認為心理計量特性不過是堆砌研究。

1 則留言:

  1. looks insightful!!

    「研究/實證需要時間累積。。。。此現象可能導致臨床人員對於學術研究產生興趣。」似有矛盾,結論是「難以產生興趣」?

    「評估工具之心理計量特性的臨床價值不易被理解。」這是層次的問題,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議題(長期投入才能產生/提升價值)。

    回覆刪除